发布:2023/12/7 15:15:56作者:大数据 来源:大数据 浏览次数:380
我接触过很多的初创公司,其中大量的项目不太靠谱,想法有问题,人也不怎样,这类项目拿不到钱是正常的,极少数的初创公司轻松拿到了融资。但是,也有一些小而美的初创公司,创始人看起来比较务实,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想得也比较明白,他们往往从一个很小的点切入,定下一个可行的小目标,见风投的时候也拿得出一些小成绩,但是依然得不到风投的青睐,公司一直处于困境之中。尽管这样的创业者生命力顽强,懂得煎熬,但总觉得没有资本的催化,自己的拳脚无法施展开来,另一方面精神压力巨大 — 有一种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。
根据我的实际观察,初创公司在融资时,与风投逻辑会有一些矛盾,例如:
1.产品还处在研发阶段或者刚刚推向市场,短期内造血速度没有那么快,公司处在一个投入期,特别需要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,等到现金流好的时候,反而对资本依赖性不强了,但风投都是谨慎型的,看不到现金流不做投资。
2.起步阶段所做的产品面向的细分市场规模可能达不到上百亿的,达不到风投的标准。风投一般都建议创业者要找细分市场,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,都是希望赌一个大市场,而大市场往往被巨头把持着或者在他们的射程范围。
3.没有一个完备的团队,吸引人才缺少钱(开不出好条件/创造好环境),而钱进来也不代表优秀的人一定会进来。这是风投所担忧的。
4.找到一个产品相对容易实现,市场需求又明显的,希望早日看到现金流,早日走上良性循环,走一条稳健的路线,但是竞争壁垒不够高。风投从长远考虑,会认为价值不高(担心市场过度竞争)。
5.创业者认为自己的公司很值钱,但是风投认为不值钱,估值要求很低。双方利益很难平衡。
一些对策:
1.遵循创业公司成长的普遍规律,起步阶段特别要控制第一个循环的风险,即从产品准备到市场营销到收入变现。要降低第一个循环的目标,根据团队自身的能力、资源和市场环境等情况选择一个更低、更容易实现的目标,目标越低越容易实现,先让自己活下来。
2.采取精益创业的方法,尽快拿出一个最小可行单元的产品投放市场,根据反馈再来改进产品,人员配置上做到最大限度的精简,把一分钱当两分钱来花。开源做不到(获得融资或者收入),只能是靠节流。
3.在对外融资的时候,要学会换位思考,灵活应对:
1)市场不够大的公司,告诉资本,今后并购退出的可能和途径,以及时间点和到时候退出回报(管理好投资人的期望值),或者对公司有一个很好的长远规划,告诉投资人,这只是创业的第一步,未来有很大的市场延展空间,这个生意是可以搞大的。
2)技术类公司建议多些Pr,多些曝光度,这样才能扩大投资人的覆盖面,早期项目或特殊领域的项目适合的投资人一定是小部分,宣传就是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,不用太担心技术被抄袭模仿(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过早曝光不是好事情)。
3)利用产业链中的合作伙伴,找到靠山或者集合资金,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对自己进行投资,拿到钱的速度要比风投快,而且附带价值更高(业内人更容易看得到价值)。
4)技术出身的CEO不会做营销,不会讲故事,要尽快找到跟自己互补的合伙人(背景突出一点),人来了,大概率钱也会来;人不来,来钱的概率小,就算钱来了,也未必能达到想要的目标。
5)小步快跑,不要太在意融资金额和估值,重要的是要让公司摆脱困境,降低创业风险,同时赢得时间,更快地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里程,等到公司变好变强大的时候,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,而且股权也可以进行再优化。
最后我想说的是,投资就是投人,早期阶段更是如此,没有一个投资人能够准确预测未来,所以创始人/CEO一举一动的表现尤为重要。投资人看人越舒服,对项目的问题和瑕疵会越有容忍度,因为这些东西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而发生改变。在融资的时候,我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: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让风投喜欢的人,也许比你做出成绩来更有效。
© Copyright 2014 - 2024 柏港建站平台 ejk5.com. 渝ICP备16000791号-4